将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勾引 邓淑苹 | 龙虎西域——帖木儿帝国玉雕探索
将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勾引 邓淑苹 | 龙虎西域——帖木儿帝国玉雕探索
发布日期:2024-10-13 10:10    点击次数:66

勾引 邓淑苹 | 龙虎西域——帖木儿帝国玉雕探索

来源:“北京大学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相干院”微信公众号勾引

图片

中国自古即盛行“龙虎独立”的二元主题。隋唐以来,跟着突厥族系的迁移,蒙元雄兵的西征,以绿玉雕镂龙柄杯、罐的习俗盛行中、西亚,直达东欧。南宋以后,带有神性元素的“螭虎”成为中国艺术仿古母题的主流纹饰。但螭虎纹并未如龙纹那般西传远域。兀鲁伯曾惩处萨马尔罕三十八年,期间采选一件雕有螭虎左证的玉杯加刻名款;登基为帝国天子后,特制带有帝王尊号的白玉龙柄罐。身为中、西亚“突厥-蒙古”族系的首领,却在制作刻款玉器时采选“虎纹”与“白玉”的“亲中国”元素,难说念是年青时的远游令这位学者型帝王难舍心底的“中国情结”吗?在本文中,邓淑苹赐与了细密的论证。“不雅像”栏目注销此文,以飨读者。

龙虎西域

帖木儿帝国玉雕探索

文 / 邓淑苹

一 

南北朝、隋唐玉器文化的新面庞

(一)文件记录的西域玉器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对假寓东亚,主要以农业为生的中国东说念主而言,玉门关以西即是大片散布草原、沙漠、绿洲的“西域”。中亚为广博西域的东部,以游牧或农畜为生业的民族在此称雄争霸。

昆仑山横亘至本日新疆、西藏与青海交壤。山脉里多个地点赋存闪玉(nephrite)矿。好意思玉的围岩经风化、崩解,玉料跟着溶解的雪水自峻岭滚落,千里积于和凄凉区(清代以前名为“于阗”)一带的玉河中。可能从公元前九、八世纪以后,便是供应东亚中原民族玉料的主要产地。

事实上,和凄凉区除了弥远供应丰富的玉料外,在南北朝时(公元五、六世纪)就发展了原土玉雕工艺,制品东输中土。中语史料甚丰,笔者曾于2012年论文附录中表列从南北朝到北宋(公元420-1126年),约七百年内六十多笔,相关从于阗、高昌、康国、吐番、龟兹、沙州、回鹘、竺西等西域诸国输入玉料与玉器的记录。此外还有二则中国官员奉派于阗、高昌后相关当地制作玉器的文件:

1. 后晋高祖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彰武军节度判官高居诲奉派去封爵于阗国王李圣天,归国后撰文记载该国“工具衣饰时时用玉,今中国通盘多自彼来耳。”

2.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供奉官王延德恪守出使高昌,归国后也记载当地住户:“东说念主白晰法令,性工巧。善治金银铜铁为器,及攻玉。”

若将前述六十多则史料与考古发掘出土什物查对,可知那时奏凯从西域传入的玉器有:带銙(带板)、钏、环、指环、佩、簪等衣饰;盘、碗、杯等食器;枕、奁、匣、杵、印等杂器;以及玉鞍辔铰具等拴马皮带上的玉扣等。不但器类新颖,且所雕纹饰的母题与雕镂格调都与汉魏两晋玉器不同。

统计文件可知,在西域诸国中,于阗国入贡次数最多、贡品最丰,预计亦然那时西域制作玉器的中心。当地住户本是操印欧语系东伊朗语的塞族,直到五代宋初,于阗国的王族仍属此族。十世纪开动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国所灭,后者是阿尔泰语系的突厥、回鹘族群所建立。

南北朝以来,属伊朗东说念主种的粟特弥远缱绻中亚丝路上的商贸,他们聚居至本日萨马尔罕一带,隋唐文件中称之为“昭武九姓”。唐代曾在萨马尔罕一带竖立“河中府”,故近代多称该区为“河中地区”。《通志‧儒林传》《隋书·传记三十三》等数据记载西域昭武九姓中的何姓族东说念主甚多,何通则以“善斫玉”为名。

突厥与回鹘关系密切,隋唐五代时,较多回鹘聚居的高昌(本日吐鲁番),与较多粟特聚居的康国(本日萨马尔罕)也分袂纳贡过玉盘、玉环。

总之,南北朝至隋唐近五百年(公元420-907年),玉器器类与纹饰格调的变化,可能是多民族、多文化共同交汇的后果。直到元、明时期,突厥与蒙古族系的交融,才给中亚、西亚的玉器文化带来新的面庞。

(二)多曲杯露馅的萨珊风情

图一是出自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的白玉多曲杯,长10.2厘米、宽5.5厘米、高3.8厘米、壁厚0.15厘米,同出还有多组光素或雕纹玉带板、羚羊首玛瑙杯、玛瑙长杯(图二)等,以及大量具西亚格调的金银器。考古出土六朝到唐代的金银器甚多,经相干可知多属粟特东说念主的作品;中亚粟特金银器有波斯萨珊金银器的格调,却因地制宜地出现新的元素。事实上,据笔者的相干,隋唐玉雕也受到波斯格调的影响。

图片

图一  南北朝晚期至唐初  白玉八曲杯

何家村出土

图片

图二  南北朝晚期至唐初  玛瑙长杯  长11.5厘米

何家村出土

伊朗裔学者麦理凯(Melikian-Chirvani,A. S.)根据伊朗西南苏萨市(Susa)出土二件可能是六至七世纪萨珊王朝时小容器上的纹饰,(图三、四)以为图一的白玉多曲杯是八世纪波斯诗歌中的“Rekab”,即是“从萨珊期间到塞尔柱期间的多瓣酒船”。并根据图一白玉杯现实公元八世纪伊朗地区已有玉雕工艺。

图片

图三  6-7世纪  萨珊王朝  绿玉石小容器  长5.2厘米

器底 左图 ,局部 右图

图片

图四 6-7世纪 萨珊王朝 水晶加金框小容器 苏萨搜集

罗浮宫博物馆藏

然则笔者也作了长远相干,以为图一何家村玉杯可能是七世纪中亚地区玉工的作品。经比对相干可知,图一白玉杯器表以宽斜纹雕镂三片尖叶成束的图案,(图一b,c)与图三b、图四c格外不异。也与萨珊王朝建筑上的植物纹(图五)重迭。天然器形受到波漂后化酒船的影响,但在实用的前提下,器身已演变得比拟宽、深、平坦了。

此外,唐代遗迹出土许多如图六这类以宽阴线雕镂鬈发胡东说念主像的玉带版,也出土不少如图七花鸟纹玉簪。

图六带版上胡东说念主手持者,不异于图一、二这类由波斯酒船发展的长杯。图七玉簪上宽斜纹雕镂的植物纹以及斜格纹,可视为萨珊格调在中亚的变化。这些受到西亚波斯格调影响的玉器,究竟是在中亚的康国、于阗、高昌哪个地方制作?值得相干。

统计文件记录可知,于阗是那时西域最主要的玉作中心,但不遗弃有粟特玉工参与创作。

图片

图五  萨珊王朝 灰泥墙纹饰

图片

图六 唐玉带銙

合肥市省粮校工地出土

图片

图七  唐  鸳鸯海棠纹玉簪饰  长11.5厘米

唐兴庆宫遗迹出土

元、明时期的西域

十三世纪蒙古雄兵三次西征,皇室子孙分袂统领四大汗国,通盘中亚地区在察合台汗国辖内。1347年,分裂为东、西二汗国。西察合台汗国主要基地为河中地区。

帖木儿(Timur, 1332-1405年)出自突厥化的蒙古家眷,也有的记录以为他便是突厥东说念主。他娶了成吉想汗七世孙女,亦然西察合台汗国公主,以“驸马”身份辅佐可汗,当自己势力壮大后就篡位建立了帖木儿帝国(Timurid dynasty)。以萨马尔罕为国都,三十年转斗千里,最苍劲时河山东自本日印度德里,西至叙利亚大马士革,北从咸海,南到波斯湾。即是以中亚为基地,囊括西亚及一部分南亚。(舆图)

图片

1.和凄凉区  2. 萨马尔罕  3.土鲁番  

4.哈烈  5.大布里士  6.麦地那  7.里海

舆图  帖木儿帝国最苍劲时的疆域(绿色)及本文说起都市

帖木儿帝国(1370-1506年)的成立,仅比大明帝国(1368-1644年)晚二年。帖木儿曾志在四方地想校服明帝国,却病死在东征程中。其子孙内耗后,四子沙哈鲁(Shah Rukh)于1405年继位,幸驾哈烈(Herat)。1409年命其宗子兀鲁伯(Ulugh Beg)为萨马尔罕的总督。兀鲁伯惩处萨马尔罕长达三十八年,最有名的功绩是建立了知名的天文台。1447年沙哈鲁去逝,兀鲁伯继位,仅二年后即被杀。

当初与西察合台汗国分裂的东察合台汗国主要河山在本日新疆。天然这里莫得发展成很建壮的帝国,但国祚却绵延较长。先后建都于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亦力把里(今伊宁市)、吐鲁番(今吐鲁番市),在明代汗青中称这地区时,均以汗国国都为名。从舆图可知,帖木儿帝国苍劲时和凄凉区(舆图中的1号)在其辖内。

从文件可知,中亚地区使用玉带的习俗至少到十一生纪初。《宋史.外国六》记载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于阗还呈贡过白玉带。蒙元西征及统带各地可能是中亚地区更正衣饰的原因。

东亚地区在元代时,玉带并非庄重官服。明代再度将玉带作为象征爵位上下的官服配备,由官匠户大量制作。是以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九年(1407年),分袂赐哈密首领脱脱、哈密首领兔力帖木儿以玉带,永乐十七年(1419年)赐给失刺想酋长以玉系腰。

明成祖是个格外有汉族优胜感的天子,口交做爱专题不但会奖赏象征爵位上下的玉带给西域外国,且清偿西域回回纳贡的玉碗。概括《明史》和《殊域周咨录·卷十一》可知,永乐四年(1406年)有接近天方(今之麦加)的默德那国(今之麦地那,舆图中6号)的国主顶住“回回结牙曲”供献玉碗,但被明成祖“却之”。

西域各族常以施济“碗”默示友好,如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回部大和卓木施济玉碗,乾隆天子还为之赋诗、配制锦盒。(图八)由于乾隆天子对西域传入玉器的趣味很高,跟着精湛的莫卧儿玉器传入清廷,也有不少制作粗造,有昭着使用痕的光素玉碗、盘也传入清宫,经相干这些多为十五、六世纪中亚地区的生存用品。(图九)

图片

图八  中亚  厚足碗  口径13.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玉碗(器表刻御制诗)左图

收入《傲气宗御制诗文全集》右图

图片

图九  中亚  玉碗   口径12.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玉碗及回子布套 左图 器底 右图

西亚波斯地区与阿拉伯地区连结,帖木儿帝国盛时,波斯地区也在帝国辖区。图十、图逐一是该区在该时段的雕纹嵌金碧玉碗,金丝多零散。由此可知,元、明时期,玉碗在中亚、西亚并非罕有,从雕纹嵌金到光素都有。

图片

图十  帖木儿帝国1425-1450年伊朗地区 碧玉碗

高7.5厘米宽13.3厘米

图片

图逐一  帖木儿帝国15世纪伊朗东部碧玉碗

高6.7厘米口径14.4厘米

帖木儿帝国的中枢性区在中亚,但疆域包括西亚波斯地区。是以学者多称此时所制作的玉器等艺术品为“帖木儿—波斯传统Timurid/Persian Tradition”。后因国势渐衰,1501年波斯地区被萨非王朝(Safavid dynasty)取代。1506年,河中地区也被乌兹别克族建立的布哈拉汗国所灭。帖木儿帝国沦陷后,皇族成员巴布尔(Babur)自阿富汗地区向南发展,1526年校服了印度半岛的北部,建立莫卧儿帝国(Mughal Empire)。

公元1403-1406年,西班经纪东说念主克拉维约随使节团出使帖木儿帝国,所撰写的旅行记录被翻译为多国笔墨。中语译文记录在萨马尔罕城内,有自和凄凉区运来坚持、玛瑙、珠货,及各种出奇首饰。和凄凉区所产极名贵商品都可求之于萨马尔罕市上。和田琢玉嵌入工匠,工夫小巧,为世界任何地区所不足。

印度学者Dr. M.L.Nigam在印度海得拉巴市Hyderabad的色拉金博物馆Salar Jung Museum的藏书楼中找到一篇陈旧的波漂后手本,记叙和凄凉区产玉、制玉,也用玉。记录沙哈鲁的臣子Mohammed Haji恪守将多样玉石疗效撰写成书。强调沙哈鲁终点皇后对玉的珍重,更令好意思周密为和凄凉区东说念主们社会地位的象征。以上二笔文件记录了十五世纪前半,和凄凉区崇玉习尚和雕玉实况。

沙哈鲁秉承帖木儿的帝位后,刻意修好与大明帝国的关系,公元1419-1422年间,曾顶住五百余东说念主的使节团到中国,觐见明成祖永乐天子,在北京居住五个多月。随行官员记录编撰为《沙哈鲁遣使中国记》。根据此书英译者的媒介中记录广大的戎行中:“不仅有沙哈鲁王的代表,也有他宗子兀鲁伯王子、次子阿布勒法特‧亦不刺金王子、三子贝孙忽儿王子、四子苏玉尔格特迷失王子和五子穆罕默德‧术克王子的代表。”此译文中的“兀鲁伯”便是本文中的“兀鲁伯”。这次参访,很可能援救兀鲁伯对中国艺术品的趣味。

兀鲁伯在1424-1425年得胜抵挡东察合台汗国后,发动二千东说念主从卡尔希(Qarshi,在今乌兹别克东端)运回二大块深绿色玉料想萨马尔罕。其中一块用来制作当今放在古尔埃米尔陵墓(Gur-i Amir)中帖木儿大帝的棺材,长192厘米、一端宽30厘米、一端宽36.75厘米、厚30厘米;棺的一端上刻有帖木儿祖宗世系及获取此玉料的历程。

不少文件记录突厥族对绿色玉有近乎迷信的艳羡,以为绿玉象征勇敢,能保护配戴者在开荒时到手。然则笔者仔细不雅察,在帖木儿帝国时,主要从昆仑山西端取得绿色玉,多为匀净的深绿色,一丝有玄色颗粒状包裹物,与本日地质学界通称变质自蛇纹石化超基性岩的“碧玉”,虽同属“闪玉nephrite”类,但产状不同。为免浑浊,故称之为“绿玉”。

图片

图一二  帖木儿大帝  绿玉棺

a. 全照  b. 棺之一端刻字

帖木儿帝国时期并不流行衣饰类玉器,是以只好少数什物存世:图一三是用作钤记的适度,由帖木儿第三子米兰沙(Miran shah)通盘。图一四是约1470-1500年哈烈地区的作品,是刻有波漂后诗句,具有护符道理的雕花玉佩,宽7.5厘米,典藏于爱尔兰Chester Beatty Library。图一五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典藏,约1400-1450年伊朗或中亚的龙首玉剑柄。

天然衣饰类玉器未几,但玉制容器倒为数不少,包括碗、杯、罐及小首饰盒等。图一六白玉珠宝盒,高3.5厘米、径3.2厘米,器表刻祯祥诗句及帖木儿之孙Ali al-Daulahibn Baysunghur之名(约1450年),以及莫卧儿帝国天子贾汉吉于1621年的刻铭。

图片

图一三 帖木儿帝国 适度式钤记

图片

图一四 帖木儿帝国 玉佩

图片

图一五 帖木儿帝国 碧玉龙首剑柄饰

图片

图一六 帖木儿帝国 玉珠宝盒

兀鲁伯款玉雕二件

天然被西方艺术史界订为十五世纪前半的玉雕容器不少,但只好二件加刻兀鲁伯名款。(图一七、一八),印度大学藏一件所谓兀鲁伯款凤首杯,对于其刻款真赝尚无定论。

图一七是雕有螭虎造型左证的卵形绿玉杯,长19.5厘米、宽12.2厘米、高7.3厘米。它的口缘曾防碍,又以银片包覆,刻着土耳其文“天主之恩无尽”,预计是1600-1800年间在奥斯曼帝国建造。早在1960年,华威廉(William Watson)等就曾撰文推敲它的制作地,到底是在中国?仍是在中亚的萨马尔罕?日后不竭有多位学者推敲此一问题。

导致西方学者心生困惑的主因,是因为玉杯器柄雕作中国东说念主喜用的“虎”,而非中亚、西亚流行的“龙”。但雕纹疏忽、又以绿玉制作,这些特征又与元代、明代中国玉器偏好白玉,制作精良详尽的格调不同。

笔者在《明史‧西域传》找到明英宗正宗十年(公元1445年)曾赠予兀鲁伯“金玉器”的记录,据此,曾于1987年撰文预计:图一九这件螭把杯可能便是明英宗赠予兀鲁伯的玉器。兀鲁伯颇珍重之,故加刻我方的名款。笔者那时的预计曾为海外学术界继承长达二十多年,笔者曾于1995年看望大英博物馆检视什物,那时也守护既有的观念。

图片

图一七  14世纪晚期至15世纪前半 中亚 玉螭把杯

(兀鲁伯款)

但连年来考古出土不少宋、元、明代雕有螭虎纹的玉器可供对比。笔者于2012年再度赴大英博物馆检视什物,因而撰文修改不雅点。以为图一九玉杯:

螭虎边幅五官扁平,以阴线描画橄榄形眼睛,额头三条短线,色调有些悍戾。双耳间的长角压在大片代表鬣毛的玉块上,通盘披向后脑左侧,玉块下的肩颈部位有大块凹缺,玉工未加修磨;螭头下巴下方留有一大块应该切除的玉料未被处理,有如极安定的赘肉。这么疏忽的格调,真实不像明代中国玉工的作品,基本遗弃了作为明英宗施济给兀鲁伯国礼的可能性。

玉杯上攀爬的螭虎,额头刻三说念短横线,背脊上刻有一说念宽深阴线,呈现元代格调。或因中亚玉雕艺术格调的发展稍慢于东亚中国,故暂将图一七玉杯定为元末至明早期,也便是十四世纪后半至十五世纪初和田玉工的作品。

玉杯一侧边上阴刻草体阿拉伯文“Ulugh Beg Kuragan(皇室驸马兀鲁伯)”。据华威廉等东说念主验证,兀鲁伯因娶了蒙古成吉想汗家眷女子为妻,而获取Kuragan尊号,故刻此名款的时刻应在1417-1447年间,那时东亚已插足明代中期。

图一八白玉龙柄罐,高14.5厘米、直径16厘米,在短颈上浮雕兀鲁伯担任帖木儿帝国天子时(1447-1449)的尊号。此器在十七世纪时被北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室保藏,是以在此玉罐口沿与柄下端,分袂加刻了莫卧儿帝国第四任天子贾汉吉于1613年,以登科五任天子沙加罕于1646年的保藏款。当今典藏在葡萄牙Calouste Gulbenkian 基金会。

图片

图一八 帖木儿帝国  兀鲁伯款白玉罐

a. 全器 b. 口沿贾汉吉记录获取此罐

c. 玉柄上端龙头  d. 玉柄下端鸟头

这件玉罐的器柄以另一块白玉雕镂,再以金属铆钉固定。龙头造形颇不异于中国元至明代早中期的立雕龙头。(图一九、图二十)但与下节帖木儿帝国典型龙柄玉杯的龙头造形互异甚大。

有学者怀疑图一八玉柄部分是1620年代由莫卧儿帝国宫廷御用工匠所制作。但若通盘了解十四、十五世纪亚洲各地龙纹造形,以及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玉雕中的动、植物纹特征,就不会怀疑玉柄应该是与玉罐同期完成于兀鲁伯称帝期间。然则否由和凄凉区玉工特制?仍是那时萨马尔罕也发展了精良的玉作?尚待相干。

图片

图一九  元 玉帽顶(局部)

明早期梁庄王墓葬出土

图片

图二十  明 玉带饰(局部)

明神宗定陵出土

典型帖木儿帝国龙柄玉杯

图二一至图二八共八件绿玉龙柄杯(包括酒船),除图二一的制作年代稍有争议外,其他七件概况都被定在十五世纪前半帖木儿帝国时,个别的被以为制作上限可提前到十四世纪晚期。(图二二)它们的尺寸、典藏地、图片贵寓来源,见下表:

图片

图二二至二八玉杯的杯身主要有圆形(图二三、图二六)、卵形(图二四、图二七、图二八),椭长形(图二五)和不规整椭长形(图二二)。当器身正圆时,器底作圈足。当器身椭圆或椭万古,龙首柄被安置在器身长边的中央或一边,器底或作二个圈连结的“8”形(图二七),或作念四个对称花瓣形(图二八)。从图片看,图二二这件器底有镂雕厚片的装潢延长至器腹下方。(图二四、图二五器底省略)图二八的腹壁下有刻阿拔斯一生呈贡阿德比神殿的祭祷词。

图片

图二一  十至十四世纪(?)伊朗或中亚

碧玉龙柄酒船

图片

图片

图二二a  14世纪晚期至15世纪早期 帖木儿帝国

绿玉龙柄酒船

图二三a 15世纪 帖木儿帝国 绿玉嵌金龙柄圆杯

图片

图片

图二四a  1400-1450年 帖木儿帝国

绿玉龙柄椭圆杯

图二五a 1400-1450年 帖木儿帝国

绿玉龙柄椭长杯

图片

图片

图二六a 1400-1450年 帖木儿帝国

耳光 调教

绿玉龙柄圆杯

图二八a 1400-1425年 帖木儿帝国

绿玉龙柄椭圆杯

图片

图二七 1400-1450年 帖木儿帝国 绿玉龙柄椭圆杯

笔者刻意将图二二至图二八这七件玉杯的龙柄摆设全部,可看出龙头造形基本不异:头顶都有从额头向后脑门作弯弧形的双角,卷鼻头、张口露齿。但龙头与杯身斗殴点却不一致:不错从龙的鼻头顶端(图二二至图二五)、前门牙(图二六),到龙下巴(图二七、图二八)。它们都与杯身用团结块碧玉雕镂,且器柄与杯身斗殴酿成圆弧,可供穿系绳子勾挂于东说念主的腰带上或马鞍上。

图片

上排左起:图二二b 酒船 图二三b 羽觞 

图二四b 椭圆杯 图二五b 椭长杯

下排左起:图二六c 圆杯 图二七d 椭圆杯 图二八b 椭圆杯

引自Lentz and Lowry 1989

相干过这七件龙柄玉容器的特征,再来细审图二一剖面呈菱形的碧玉酒船。它的器身的确似真实的“船”,一面器表浅浮雕长条带纹及菱形纹,宽扁的玉柄刻二说念凹槽,龙头的后脑门浅浮雕菱形图案。麦理凯根据器表菱形纹等不异于早期伊朗金属器纹饰,推定它是十至十一生纪东伊朗地区作品,但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全面认可。

有学者以为这种龙柄玉杯,源自元代(1271-1368年)的金属龙柄杯(图二九)。后者常在龙口处有一圆环,用以穿系于东说念主的腰带上或马鞍上。总之,从东北亚、北亚、中亚、西亚,许多擅长骑马开荒的民族,喜好随身佩戴我方的饮器。当今考古出土带环状龙柄碗中,年代最早的可能为辽晚期黄釉龙柄碗。(图三十)属十一生纪瓷器。

图片

图二九 元代 金帐汗国 1300-1325年 金龙柄杯 长13厘米 

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藏

图片

图三十 辽晚期 黄釉龙柄碗

口径14.6厘米 

宣化第10号墓(1058年)出土 引自《宣化辽墓》

传播至东欧的龙柄罐

龙首左证除了出现于玉杯(包括酒船)外,也出现于罐子上。事实上,龙柄罐造形是源自中国仍是中、西亚?学术界似乎尚无定论。但龙柄罐比龙柄杯传播更远,直达东欧的奥斯曼帝国国都伊斯坦堡。

有学者以为十四世纪在伊朗地区已出现光素单一“S”形左证的有盖陶罐(tankard),后受中国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青花瓷器左证上出现龙首的影响,(图三一)约于十五世纪中叶帖木儿帝国都门哈烈地区才出现多件将“S”左证一端铸成龙首的铜罐。(图三二)因此也影响了玉器造形(图一八)。但也有学者以为传播旅途正相悖,明代的龙首柄青花瓷罐是效法中亚、西亚金属器的作品,仅仅当今尚未找到早于永乐时期的金属罐。

图片

图片

图三一  永乐时期 青花龙柄瓷罐

大英博物馆藏

图三二 帖木儿帝国 铜罐

图三三是一件刻有萨非王朝建立者伊斯玛仪一生(Shah Ismail,1501-1524年)名款的绿玉嵌金丝罐,高11厘米,龙首柄是以金属制作再用铆钉固定的。伊斯玛仪属突厥族系,发迹于伊朗地区西北,是以学者预计这件绿玉罐的制作地可能在帖木儿帝国都门哈烈Heart,也可能在伊朗西北的大布里士(Tabriz,舆图中5号)。不异造形的嵌坚持黑曜石罐也出现于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图三四)后者亦然突厥族系建立的帝国。

图片

图片

图三三  帖木儿帝国 绿玉嵌金龙柄罐

图三四  十六世纪后半 奥斯曼帝国 黑曜石嵌金镶宝龙柄罐

是以,跟着突厥族系从北亚向西亚、东欧的迁移,突厥族对玉、尤其是对绿色玉的信念,对龙造形的钟爱,也就冉冉西传。图三五、图三六、图三七都是奥斯曼帝国的玉雕,发表的学者以为是十五、十六世纪的作品或半制品。但笔者以为应是十七世纪受到莫卧儿帝国玉雕影响,奥斯曼帝国才发展了选用淡色闪玉作器的新习尚。位于伊斯坦堡的托普卡匹皇宫博物馆藏有未完责任品,(图三六、图三七)讲解注解西亚、东欧都曾发展原土的玉雕工艺。 

图片

图三五 奥斯曼帝国 单柄玉罐 高12.9厘米(左)

图三六 奥斯曼帝国 未完工玉雕 宽20厘米(中)

图三七 奥斯曼帝国 未完工玉雕 高16厘米(右)

龙、虎争于何方?

了解了十四世纪晚期、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龙柄杯、龙柄罐在中亚、西亚以致东欧的传播后,再检视图三八、图三九、图四十这三件玉罐,就有扑朔迷离的困惑感。

这三件都是以整块玉料制作,但各有一些晚期特征:

图三八绿玉罐是John Gellatly的私东说念主保藏,高10.3厘米、腹径13.2厘米、颈径8.5厘米;麦理凯指出该器下端与罐体斗殴部位的叶纹显属十七世纪“痕都斯坦格调”;以为这是由于莫卧儿帝国贾汉吉天子(1605-1627年)爱好保藏王室祖宗帖木儿帝国时期玉器,所诱掖的因循习尚下的作品。

图三九私东说念主保藏玉罐,高11.5厘米、腹径6.8厘米,被Pinder-Wilson当作十五世纪前半帖木儿帝国玉器发表。但发表者全都莫得果断到它的玉料并非如本文图二二至图二八玉杯,那般匀净深沈近乎乌绿色的和田绿玉,而是用后光较浅,昭着有许多玄色点状的包裹物的闪玉料。

外不雅浅深不均,内含颇多斑点状包裹物(多位铬铁矿、磁铁矿)的碧玉,约莫十七世纪前半(明晚末期)才出现于中国玉作中。玉料可能出于昆仑山,也可能出于天山北麓玛纳斯,还有待地质学界相干。除了玉料特征不类典型帖木儿帝国玉器外,图三九玉罐器身较长,龙首造形也较精良。

图片

图片

图三八  17-18世纪 制作地省略 碧玉龙柄罐

图三九  17-18世纪?制作地省略 碧玉龙柄罐

图四十玉罐是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藏品,高13.3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7厘米。笔者曾三度亲身检视什物。它的质料是典型和田绿玉,但罐体不正,圆腹部靠螭虎柄的一侧较凸;器表浅浮雕名目化茛苕叶纹多周,但在虎形器柄下方器表(即红色框内)不雕叶纹。这么的茛苕叶纹是十七世纪莫卧儿玉雕上才流行的纹饰,不遗弃稍早也可能出现。更值得认果真是:罐口磨薄且微外撇,单柄琢成攀爬的螭虎:大眼,口鼻端涉及器之口沿,脑后飘鬣上有傍边长耳夹一独角。虎的双前肢紧执器口。后肢右高左低,有火焰纹。躯干中央雕一条分节描画的脊椎,尾尖如羊毫的笔头。

图片

图四十 17-18世纪 制作地省略  碧玉叶纹虎柄罐

天然分析了这三件碧玉罐各具有“非帖木儿”的晚期特征,然则它们的制作地又在哪儿呢?许晓东在其2015年专书《仙工奇制》中以为,图四十应是十七、十八世纪中亚地区作品,这不失为可谈判的地点。

七  小结

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出现以蚌壳堆塑的龙纹、虎纹,讲解约距今六千五百年前,东亚地面就开头发展了“龙‧虎”独立的二元文化;约距今四、五千年前红山文化晚期、崧泽文化至良渚文化早期,都盛行以胚胎造型阐明“龙‧虎”二元独立的图像。约在战国、西汉时,从“龙虎独立”发展出象征世界的“四灵”,也便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但“龙虎独立”的艺术母题比“四灵”更浅薄存在于周、汉多样物资文化中。

中叶纪以来,跟着突厥族系的西移,蒙元雄兵的西征,龙纹传遍中亚、西亚,直达东欧。但“虎纹”却莫得疏导地广为传播至他乡,笔者怀疑是否因为他乡早有同属猫科动物的“狮纹”存在之故?

天然在六朝隋唐时期,许多传统文化弥远千里寂,但宋代原土文化再度恢复时,“龙虎独立”主题再度活化。而后,增添某些神性象征的虎纹,也便是头顶长独角,看成常饰有火焰纹的所谓“螭虎”,成为宋、元以来仿古艺术母题的主流。

兀鲁伯,这位年青时曾远游中国的帖木儿帝国君主格外艳羡中国文物。昔时学者们已认真他派东说念主采买中国瓷砖,贴饰“瓷厅”的部分墙面;关联词,若了解在帖木儿帝国里,正流行绿玉龙柄容器,而兀鲁伯却采选了螭虎柄的玉杯加刻我方的名款(图一七);登基称帝后,特制雕镂他的帝王尊号的白玉龙柄罐(图一八)。这种对自己专属玉器的装潢题材与玉色的采选,更反应了兀鲁伯心底深处的中国情结吧!

注:此文着手发表于2015年12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文物月刊》总号393册,2016年曾收入笔者的小品文集《古玉新释—历代玉器小品文集》。那时受限于月刊体例及字数纵脱,词句颇为浓缩,附注也受纵脱。后笔者略加修改补充,令全文较为知晓易读。尤其是笔者在新冠疫情狠毒期间,在傅斯年藏书楼查获1981年中华书局出书火者‧蓋耶速丁原著,何高济译《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书中附有《英译者媒介》,其中明晰记录兀鲁伯曾以王子身份,参与帖木儿帝国顶住赴北京的使节团的史事。他亲身在中国境内旅行勾引,并住在北京半年,此一履历或讲解为何他采选“虎纹”与“白玉”两种特征的玉器,加雕我方的名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管事,通盘骨子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存害或侵权骨子,请点击举报。